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ESD防护设计中的10个常见误区,你中招了吗?
MDD辰达 | 2025-04-24 09:51:54    阅读:381   发布文章

在现代电子产品中,ESD(静电放电)防护已成为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。然而,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,也常会在ESD设计中掉进一些看似“理所当然”的误区。以下总结了10个在实际设计中最常见的陷阱,看看你是否也中招了?

1.只在输入口加ESD元件,忽略其他暴露节点

很多人只在USB、HDMI等外部接口加ESD防护,却忽略了调试口、天线、键盘矩阵等接口,留下隐患。

2.选用了“响应慢”的TVS管

部分TVS响应时间在纳秒级,而真正的ESD事件为皮秒级,响应太慢可能已无法及时抑制尖峰。

3.只看最大电压,不看钳位电压

很多设计人员选TVS只看其VRWM(最大工作电压),而忽略了钳位电压Vc越高,对芯片越危险。

4.忽略TVS的结电容影响

在高速信号线路(如USB 3.0、HDMI)上,TVS结电容太大,会严重影响信号完整性。

5.防护器件接地不良

TVS等器件虽然放得对,但GND引脚接在远地上,寄生电感大大降低了ESD泄放能力。

6.PCB走线过长/弯曲太多

ESD路径应尽可能短直,否则电感效应会放大电压尖峰,TVS再快也救不回来。

7.忽略系统级ESD要求

有的设计满足了器件ESD等级(如HBM 2kV),却未考虑整机系统的IEC 61000-4-2标准(±8kV接触放电)。

8.不做TVS耐久度评估

TVS不是永久元件,反复冲击后其性能会下降,建议关键位置用寿命曲线良好的TVS。

9.把TVS当万能防护

TVS只能限制瞬时尖峰电压,对于慢速过压、反接、雷击等并无太大帮助,应配合其他保护器件。

10.ESD测试时只测裸板

实际使用中ESD往往经由塑壳缝隙耦合进入板上,测试中必须模拟整机结构进行“接触放电”才准确。

ESD防护是系统工程,不是一个TVS就能解决全部问题的“万能钥匙”。从器件选择到布局优化,从系统规范到验证测试,每一环都值得认真对待。避免以上10大误区,将大幅提升你设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。
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深圳辰达半导体有限公司 https://www.microdiode.com(简称MDD辰达半导体)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设计、封装测试及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 公司深耕半导体领域15载,始终坚持以产品技术为驱动,以客户需求为核心,打造涵盖MOSFET、二极管、三极管、整流桥、SiC等全系列、高可靠、高性能的产品服务矩阵,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控制、消费电子、通信、家电、医疗、照明、安防、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,服务于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。 公司秉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,基于目前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