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MDD高效率整流管的热管理:如何提升散热性能?
MDD辰达 | 2025-04-02 10:13:57    阅读:14   发布文章

MDD高效率整流管(如肖特基二极管、超快恢复二极管等)因其低正向压降、快速开关特性,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、PFC(功率因数校正)和逆变器等电路。然而,这些器件在高频、高功率工作环境下,会产生显著的热量。如果热管理不当,将导致器件温度过高,影响整流管的性能,甚至引发热失效:

1.高效率整流管的主要热源

整流管的热量主要来自功耗损失,包括:

①正向导通损耗:由正向电流与正向压降(VF)产生,P_F=IF×VF。

②反向恢复损耗:二极管从导通到截止时,存储电荷释放产生的损耗。

③漏电流损耗:高温下的反向漏电流(IR)导致额外功耗。

在大电流或高频工作条件下,这些损耗会导致结温迅速升高,因此有效的散热管理至关重要。

2.如何提升高效率整流管的散热性能?

(1)选择合适的封装,优化热阻路径

整流管的封装直接影响热传导性能。常见封装及其特点如下:

企业微信截图_17435596941012.png

封装的热阻决定了器件的散热能力,应根据功率和散热需求选择合适的封装。

(2)采用散热器与导热材料

功率较大的整流管(如TO-220、TO-247封装)可通过安装散热片提高散热效率。

使用导热硅脂或导热垫片降低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热阻,提高散热效率。

在PCB设计中,增加铜箔面积(如散热焊盘、散热过孔),帮助热量更快扩散。

(3)优化PCB散热设计

增大铜箔面积:

扩展整流管的阳极/阴极铜箔,可提升导热能力。

例如,增加铜箔厚度(1oz→2oz)可降低热阻,提高散热能力。

增加散热过孔:

连接顶层和底层的铜箔,提高热量传导效率。

合理布局器件:

避免热源(如功率MOSFET、整流管)过于集中,防止局部过热。

尽量保持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端之间的对流路径通畅,便于空气流动散热。

(4)采用强制冷却方式

风冷散热:使用散热风扇加速空气流动,适用于高功率逆变器、UPS等设备。

液冷散热:在高功率工业设备(如大功率变频器)中,液冷系统能有效降低器件温度。

(5)选择低VF、低IR的高效率整流管

低VF(正向压降)意味着更少的导通损耗,例如:

肖特基二极管(如STPS30H100)VF≈0.4V(比普通整流二极管低)

SiC碳化硅二极管(如C3D06060A)VF≈1.3V(比超快恢复二极管低)

低IR(反向漏电流)可减少高温时的漏电损耗,避免热失控现象。

3.典型案例分析

案例:AC-DC PFC整流管过热问题

问题:某服务器电源PFC级采用UF5408(超快恢复二极管),但运行时结温高达140°C,影响系统可靠性。

优化方案:

更换为碳化硅SiC二极管(如C3D10060A),降低反向恢复损耗。

在PCB上增加散热过孔,优化铜箔散热结构。

采用TO-247封装并加装铝制散热片,改善热传导。

效果:结温降低至95°C,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

4.选型建议

热管理的关键措施:

选择低VF、低IR的高效率整流管(如SiC二极管、肖特基二极管)。

采用低热阻封装(如TO-220、TO-247)并配合散热片、导热材料。

优化PCB布局,增大铜箔面积,增加散热过孔,提高热扩散能力。

对于高功率应用,采用风冷或液冷散热,防止器件过热失效。

合理的散热设计不仅可以延长整流管的使用寿命,还能提高电源系统的效率与稳定性。工程师在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功率损耗、热阻、PCB散热策略,以确保整流管长期可靠运行。
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深圳辰达半导体有限公司 https://www.microdiode.com(简称MDD辰达半导体)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设计、封装测试及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 公司深耕半导体领域15载,始终坚持以产品技术为驱动,以客户需求为核心,打造涵盖MOSFET、二极管、三极管、整流桥、SiC等全系列、高可靠、高性能的产品服务矩阵,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控制、消费电子、通信、家电、医疗、照明、安防、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,服务于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。 公司秉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,基于目前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